- 学术交流
11月4日下午,中国电影美术学会会长霍廷霄,于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电影学院,以他近年来作为美术指导参与创作的电影《决胜时刻》《我和我的父辈-乘风》《长津湖》《革命者》《守岛人》《钢铁意志》《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为例,展开“新主流电影美术创作分享”。
中国美术学院副书记傅巧玲、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院长徐小明、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盛晨霞、电影学院副院长兼党委副书记付帆、原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院长苏夏、中国电影美术学会秘书长黄非及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多名师生共同参与此次活动,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美术系主任姬鹏担任学术主持。
霍廷霄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进入八一电影制片厂故事片部美术创作室任影视美术设计师,2011年调入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至今参与创作了四十余部电影作品,也见证了中国电影从改革开放初期到现在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他曾参与拍摄了众多观众耳熟能详的作品,从早年的《霸王别姬》《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白鹿原》《唐山大地震》等电影,到近年来参与的《决胜时刻》《我和我的父辈-乘风》《长津湖》《革命者》《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等新主流电影,先后五次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设计荣誉。
新主流电影不同于传统的主旋律与商业电影,“以正剧题材、精良制作、低起点人物、个体视角、国族情怀、认同想象为核心特征,达成主流价值观、大众国族认同想象的融合”[1]。其美术创作应首先注重造型语言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以写实的笔触营造逼真的历史场景,展现时代变迁中的现实中国,从而拉近与观众的情感距离。在此基础上,更需注重整体视觉美学体系的建构,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相结合,以诗意的笔触描绘祖国的“山河之美”,赋予影片独具民族气韵的美学空间。电影美术创作应始终扎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上,展现出独特的民族美学风格。
[1]尹鸿,梁君健.新主流电影论:主流价值与主流市场的合流[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8,40(07):82-87.
《决胜时刻》
(2019)
电影《决胜时刻》讲述了1949年中共中央领导人进驻香山,在国共和谈破裂的千钧一发之际,全力筹划建立新中国的故事。
《决胜时刻》从创作阶段定下的目标就是讲故事、塑造生动的人物,因此片中秉持了“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不仅刻画出立体丰富、更接地气、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更映射出大时代的波澜壮阔。该片的美术设计在场景、道具、服饰等各方面都精益求精,为此搜集了很多真实的历史物件,通过生动的细节积累,力求展现生活化的历史真实质感。
由于创作周期较短,影片大量使用数字技术辅助完成制作,包括概念设计、视效预览及视效合成。现如今,视效几乎已是电影创作的“标配”,不同于以视效见长的科幻或魔幻大片,现实题材电影中的视效通常要求“隐形”而自然地融入画面,服务于剧情。
图1-图2:气氛图
图3:电影截图
《我和我的父辈》
(2021)
电影《我和我的父辈》由四个篇章组成,霍廷霄担任吴京导演的《乘风》篇美术指导,影片取材于抗日战争时期一支战功卓著的铁骑队伍——冀中骑兵团,他们为保护群众撤离,拼死抵抗日军,描绘了一组骑兵团与冀中人民共同抗击日寇侵略的军民群像。
该片的美术风格定位可以称作一种“诗意写实”。在电影美术的创作中,通过对时代背景、地域风貌、战争场景的真实再现,准确把握特定年代的特征与氛围,营造出年代题材的历史质感和战争的沉重感。而在残酷的马战场景设计中,美术以“诗意性”表达跳脱出传统战争片中残酷破败的“典型环境”,探索了新主流战争电影的“诗意”影像美学,深化了战争电影呼唤“和平”的核心内在主题。
图1-图2:气氛图
图3:电影截图
《长津湖》
(2021)
由《长津湖》和《长津湖之水门桥》组成的系列电影,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在极寒严酷环境下,中国人民志愿军东线作战部队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扭转战场态势,为长津湖战役胜利作出重要贡献的故事。
《长津湖》战争场面的美术风格定位为“残酷写实”,注重历史的真实性表达,营造出极为写实的战争场景氛围,力求带给观众沉浸式的观影体验,身临其境地感受战争的残酷与战士们的英勇。
在新兴里战役的场景中,美术部门对美军北极熊兵团的设计也以真实为原则。当时美军已是现代化军队,其驻地的防御工事相对专业与完备,经过严谨考察和精心布局,电影再现了抗美援朝时期美军驻地的样貌,进一步增强了影片的历史厚重感与纪实性。
图1-图2:气氛图
图3:电影截图
《革命者》
(2021)
《革命者》是首部聚焦“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李大钊”的电影,讲述了在1912至1927年间,李大钊引领一众革命志士为救国存亡积极奔走、奋起反抗的壮阔革命历史故事。
该片“一个人物、七个故事、二十多个场景、碎片式的叙事手法”,给电影美术创作者带来巨大挑战。美术指导霍廷霄将影片的整体视觉风格定位为“革命浪漫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为“做减法”。 做减法指的是一种控制,即要求场景中每个视觉元素能传递给观众准确的信息。例如在色彩上做减法,使同一画面不超过三种色彩,并通过刻意地降低场景中其他建筑色彩的饱和度,从视觉反差上突出红色。
影片讲述了中国从四分五裂走向统一的过程,因此既有帝国末日的余晖,又有无尽黑暗中点燃的希望,即有北京冬日的肃杀,又有上海洋场的浮华……美术通过视觉创作,完善了这一叙事脉络。“李大钊”穿梭其中,见证并经历了阶级对立、贫富悬殊、希望与毁灭,直至革命的爆发与人民的崛起。在诗意化的视觉表达中,塑造出革命者的形象。
图1-图2:气氛图
图3:电影截图
《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
(2023)
电影《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改编自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乒乓的真实故事,讲述了1992年至1995年期间,中国男乒“绝地反击”的故事。
美术指导霍廷霄认为,如果完全真实再现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的室内设计风格,如将白瓷砖、蓝绿墙裙等极具时代特征的元素直接复刻在影像画面中,未必能带来理想的视觉效果。因此,本片的美术设计在造型上追求高度写实,力求用贴近历史的细节还原时代的真实,在色彩上则是从历史真实中提炼并适当简化,避免色彩的堆砌。例如针对不同国家的比赛场景设计,我们通过各国国旗配色来进行色彩定位,创造一种超越纯粹“纪录”风格的色彩体系。
图1-图2:气氛图
图3:电影截图
当下,技术革新与艺术发展相互交融、相辅相成,新兴技术的应用为未来的影视创作带来更为广阔的可能性。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影视美术创作将进入一个更为多元的时代,电影美术从业者与学习者都需顺应时代的潮流,密切关注新兴技术的发展,加快对技术的掌握和运用,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创作挑战。
然而,在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扎实的美术基础依然是创作的核心。对于学生而言,打好美术基础、培养审美能力,是有效发挥技术优势的前提,才能助力电影美术创作的长远发展。